文成:“空中飛課”飛到“山的那邊”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劉超凡 陳軒)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一直是鄉村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專職教師十分稀缺。針對這一問題,溫州市創新推出“空中飛課”,有效助力鄉村小規模學校實現精準“脫貧”。

“同學們好!”“老師好!”“陳老師,您好!”……在珊溪鎮仰山小學的“互聯網+”教室里,遠在100公里外的溫州市鹿城區馬鞍池小學音樂老師陳怡正通過遠程視頻為仰山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授課。老師帶領大家學唱河南民歌《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編個花籃上南山”……學生們感受音樂的速度、力度、表達,在老師的帶動下還上臺進行了音樂即興表演,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們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樂理知識。
五年級學生程沁雅說:“變化真的很大,以前音樂課幾乎就是自由活動、唱歌,而現在的音樂課可以玩樂器、拉二胡、打鼓,很有趣。我跟我媽媽分享了音樂課的變化,有時候還會教她唱歌,把課堂上學到的音樂知識告訴媽媽。”
五年級學生毛俊翔說:“陳老師以前來過我們學校,和現在視頻教學差不多。”

據了解,仰山小學共51名學生13名教師,但其中沒有專業的音體美教師。經過兩個學期的音樂學習,陳老師和學生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學校升級了原有的設備和應用,有了技術的支撐,有助于實現師生“零距離”互動。
仰山小學校長黃安樂表示,有了網絡課堂,農村的孩子也能夠享受到專業的音樂教育。從去年的抽測來看,孩子們的音樂成績進步很大,同時這些孩子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黃安樂說:“我希望這樣的音樂課堂能夠持續化地進行下去,這不僅補齊了農村學校跟城里學校教育之間的差距,更是實現了教育的均衡化。”

桂山鄉中心小學五年級的13名學生同樣通過網絡課程學習美術。溫州藝術學校的鄒黎明老師以認識作物葫蘆為切入口,讓學生動手照樣畫葫蘆,了解不同的畫法,學會如何鑒賞美術作品。在鄒老師的不斷鼓勵下,學生們在課堂上紛紛舉手發言。短短四十分鐘的學習讓大家意猶未盡。
五年級學生包婷婷說:“感覺老師很友好,很有趣。我在課堂上學會了毛筆畫。”
五年級學生包梓萱說:“雖然屏幕那邊的老師我們碰不到,但是通過視頻我學到了很多關于美術的知識。”

桂山鄉中心小學校長吳明清介紹道,桂山鄉的孩子,特別憧憬能與城里的孩子一樣畫畫美景。這樣的課程,讓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樣享受高質量的藝術熏陶。
目前,文成共9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加入“空中飛課”行列,通過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的形式,拓展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設置,讓更多的農村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編輯:劉超超 責編:趙海鎮 監制:陳葉靜 總監制:黃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