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年,周建海回鄉探望結對的老人

文成新聞網訊 (記者 張嘉麗) 1月26日,愛心人士周建海前往百丈漈鎮、珊溪鎮探望他所結對的老人。
周建海,百丈漈鎮篁莊村人,杭州陳經綸體育學校教練。多年來,周建海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各種關愛慈善活動,是我縣慈善愛心楷模。2011年,他得知縣新聞中心開展的“孝行200”慈善活動,便積極響應,每年固定結對10位老人。每次向慈善賬戶匯款時,他常將下一年的愛心款提前匯出,目前“孝行200”欄目開展14年,周建海已連續14年向“孝行200”欄目捐款28700元。并連續十余年利用回鄉之機看望慰問老人,并為每位老人送上愛心款。
遺憾的是,今年在走訪老人的過程中,周建海原結對的老人中,劉化銀老人離世。他又新增結對珊溪鎮南陽村劉彩娟一位。
百丈漈上石莊:黃孟徐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黃孟徐老人。
黃孟徐是百丈漈上石莊人,現年81歲。老人是村里的低保戶,患有心臟病,多走幾步路就會上氣不接下氣,老伴也是殘疾人。老人介紹,前不久,他不小心摔倒了,腰椎受傷了,現在行動十分不便,生活也十分困難。

百丈漈長塘村:林關林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林關林老人。
林關林是百丈漈長塘村人,現年77歲。老人是村里的低保戶,患有高血壓。往年見到老人時,老人總說,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生活十分困難,只能靠低保金維持生活。今年見到老人時,老人說,他與老伴都特別高興,說今年第一年拿到了農保養老金。并說這些年,周建海年年都來看望他們,讓他們很感動,今年的慰問金就不要了。當離開時,老人的妻子抓了一只雞追上來,并拉著車門不讓走,隨后又提來一桶自釀的紅酒,讓周建海無論如何得收下,感謝他十多年來對他們兩位老人的關心。

百丈漈長塘村:葉成文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葉成文老人。
葉成文是百丈漈長塘村人,現年79歲。老人介紹,他會經常頭暈,背也經常痛得干不了重活。去年腿又摔斷了,躺了幾個月,最近剛剛可以下床。目前生活十分困難,靠政府補貼維持生活。

百丈漈篁莊村:金孔黎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金孔黎老人。
金孔黎是百丈漈鎮篁莊村人,現年80歲。老人介紹,年齡大了,總有些小毛病,現在記性不好了,耳朵也聾了,聽人說話越來越費勁。現在生活比較困難,僅靠補助金維持生活。

百丈漈鎮篁莊村:周菊花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周菊花老人。
周菊花是百丈漈鎮篁莊村村人,現年96歲。老人介紹,十幾年前,兒子兒媳去世,她一人將孫女撫養成人,如今孫女已參加工作。多年來,老人一人生活。老人說,之前苦的時候為了維持生活,她不得不去收廢品,好換些錢維持生活。每次見到周建海,老人都拉著他的手,說現在的生活好多了,他每年來看她,她都特別的高興!

百丈漈鎮長塘村:季川造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季川造老人。
季川造是百丈漈鎮長塘村人,現年83歲。老人介紹,他妻子于幾年前去世,他的雙耳失聰,腿腳也因生病行動不便。之前他住在石莊養老院,在那里他覺得十分不自在,之后就又回到家里生活。

百丈漈鎮篁莊村:吳小勤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吳小勤老人。
吳小勤是百丈漈鎮篁莊村人,現年73歲。老人介紹,他沒有子女,因前些年生病失去勞動能力,現僅靠低保金維持生活。老人介紹,近年,他的身體一直不好,吃了不少的藥,卻不見效。見到老人時,老人住在南山醫院的病房里。

百丈漈鎮大會嶺村:趙松柳
1月26日上午,周建海看望慰問了趙松柳老人。
趙松柳,今年98歲,百丈漈鎮大會嶺村人。是抗戰老兵吳信權的妻子。吳信權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十幾年的軍旅生涯,歷盡千辛,九死一生。朝鮮戰爭時,在與美軍的一次激烈對抗中,吳信權所在的連隊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雖逃過一劫,老人的左耳卻被炸聾了。戰爭結束后,他回到家鄉,成了一名工人。吳信權老人過世之后,周建海便將這份愛心轉為其妻趙松柳老人。如今老人得了老年癡呆癥,見了周建海卻十分親切,拉著他的手說個不停。說十幾年了,他年年來看她,真讓她高興!離開時,老人還顫顫巍巍地追著與他道別。

珊溪鎮南陽村:劉彩娟
1月26日下午,周建海前往珊溪鎮南陽村看望慰問了劉彩娟。
劉彩娟是珊溪鎮南陽村人。劉彩娟介紹,她丈夫因患有癌癥,去年正月的時候去世了。她患有腦萎縮,起初只是頭疼頭暈,那時還可以在房間里走走。后來嚴重起來,便癱瘓了,現生活不能自理,吃飯全靠人喂。由于行動不便,五年來,她每天都在房間里待著,沒有下過一次樓。她有一對還在讀書的子女。孩子讀書也是靠政府和愛心人士幫扶,孩子讀書時,有位護工來照顧她。現一家人住在村內的安置房內。生活非常困難,主要靠政府補貼維持生活。
采訪中,周建海表示,此次結對幫扶慰問,不僅是他多年堅持在做的一項公益活動,同時,也是他積極響應中央文明號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他希望通過自己這種以關心和幫助孤寡殘疾貧困老人的方式,能匯集更多的愛心善舉,讓關愛長流水、不斷線、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