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為看變化:傳遞基層文化創新活力 文化主理人組織群眾排練文藝節目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夏林艷 夏曉強 雷思涵) 春風送暖時,文成鄉村的文化舞臺正升騰著新活力。為展現基層文創實踐,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近日,我縣“文化主理人”項目精心組織群眾排練文藝節目。


走進黃坦鎮綜合文化站,清脆的竹板聲與悠揚的旋律交織成趣。音樂快板《黃坦糖》排練現場,演員身著特色服飾,在老師指導下打磨握板、發音等基本功,將傳統制糖動作藝術化改編,快板詞通俗易記,現場氛圍熱烈。
黃坦鎮表演人員趙東珍說:“我是黃坦本地人,從小吃著黃坦糖長大,能把身邊的故事搬進舞臺,感覺特別自豪。一開始我們覺得普通話不準,還不敢說,現在覺得把我們黃坦的非遺用語言動作表達出來,挺開心的。”
據了解,該節目以黃坦糖為敘事主線,從走街串巷的吆喝場景切入,到現代車間的標準化生產畫面收尾,用藝術手法展現非遺美食變遷,演員們用舞姿與表演詮釋其歲月底蘊。
黃坦文化主理人雷丹說:“我們在其中設計了一小段,用黃坦方言來模擬買糖賣糖的小場景,方言一出,就有了街頭的煙火氣,黃坦糖不僅僅是甜甜的美食,更是我們黃坦幾代人傳承的生活智慧和家鄉的記憶,希望通過這個節目的展示,讓更多人了解黃坦,了解黃坦糖,并更好地傳播黃坦糖的傳統文化。”
“文化主理人”項目組織編排的節目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致力于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
記者走進南田鎮綜合文化站,節目《伯溫故里農韻秀》的排練正火熱進行中。演員們身著粗布麻衣,手持犁耙、竹筐等傳統農具,用舞蹈演繹“晨耕暮歸”的田園圖景,南田文化主理人邱雙雙站在一旁,不時上前指導演員調整犁地動作的力度與幅度,力求每個細節都精準還原農耕場景。

南田表演人員劉麗珠說:“在這次節目當中,我扮演的是老太太的角色,帶著孩子們一起干農活。這次能夠參與這次節目的創作和表演,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和激動,作為當地居民,能夠在舞臺上展現我們家鄉的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這種體驗讓我倍感自豪。”
據邱雙雙介紹,為更好地傳播文成文化,節目深入挖掘劉伯溫農耕文化內涵,通過展示傳統農具,生動再現古代農耕場景。同時,節目巧妙融合古代農耕風貌與現代田園風光,在保留文化本真的基礎上,極大提升了觀賞的趣味性與藝術性。
邱雙雙還告訴記者,這次的編排他們在是內容的設計上,是深入挖掘了劉伯溫農耕文化的核心內涵,主要通過傳統農具的展示,再現古代農耕的場景。展現了中國的傳統農耕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也彰顯了劉伯溫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
近年來,“文化主理人”項目持續為群眾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涵蓋聲樂教學、舞蹈編排、手工體驗等多個領域。自項目實施以來,活動開展從初期的“粗放式”逐步走向精細化、精準化。
文化主理人項目負責人曾小君說:“文化主理人在鄉鎮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傳播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文化主理人項目成果展演活動是我們文化主理人工作的一次總結,也是對我們文化主理人工作的一次大檢驗。這次展演時間定為7月中旬,所以最近每一位文化主理人都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切實做好節目排練,展示豐碩成果。”
過去一年,文化主理人組織開展活動816場,“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活動達3800多場,“一鎮一品”特色文化活動300多場。其中,我縣9支鄉村藝術團榮獲溫州市“星級藝術團”稱號,每一場活動都讓鄉村文化生活煥發勃勃生機。曾小君表示,文化主理人項目將持續深化實施,不斷創新文化發展舉措,為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