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才融創助發展:花卉產業繪就生態致富圖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毛慧楠 夏林艷 陳經友 魏為強)近年來,文成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以花卉產業為切入點,推動農旅融合、康養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美麗經濟”。本期“產才融創助發展”系列報道,聚焦科技賦能下的花卉產業升級,讓生態顏值變身經濟產值。
在天頂湖生態農莊,成片的百合花不僅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成為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康養產業的重要載體。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市科技特派員張慶良表示,百合兼具觀賞、藥用和康養價值,是農旅結合的理想產品。目前,天頂湖生態農莊花卉已在溫州地區形成較強影響力,計劃進一步擴大品牌效應,向全省乃至全國拓展。

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派駐我市的科技特派員張慶良介紹:“接下來,我們的發展規劃一是挖掘花卉的價值;二是景觀與康養產業的結合。我們將利用文成縣的景觀資源和文化資源,圍繞康養領域進行謀劃,以實現更好的發展!
在峃口鎮九山村曼與曼生態農莊,連綿的山坡上,一壟壟繡球花田依山勢蜿蜒鋪開。本該是繡球花盛放的季節,但放眼望去,花田里的景象卻令人憂心,不少繡球花雖然冒出花蕾卻發育不良。農莊的負責人吳朝發和省科技特派員徐明飛輕輕撥開葉片檢查著繡球的長勢。

“這里的苗還小,還需要進一步養護大一些,另外這里的場景還沒有設計過,想讓這里的花完全很整齊的、標準化的開放,確實很難,但是可以一個個小的景點做起來,我相信也是能夠吸引很多人來觀賞的。”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省科技特派員徐明飛說道。
這片繡球花海,前期投入了大量心血進行培育,是農莊精心打造的核心景觀項目。面對長勢不佳的困境,吳朝發期待著在專家指導下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峃口鎮九山村曼與曼生態農莊負責人吳朝發說:“這些枝條有的抽不出來或者花苞比較小,需要我們進行人工干預。另外,科技特派員給了我們很多幫助,特別是在花卉顏色可控性和調色方面,他們根據不同季節、生長周期,指導我們逐一解決了很多問題!
在花卉產業發展進程中,如何突破瓶頸、實現生態與經濟的深度融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文旅科創服務團副團長胡雄兵表示,文成花卉旅游項目豐富,像馬鞭草、油菜花等,但配套單一制約發展。

胡雄兵告訴記者:“目前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旅游的配套和發展的過程都比較單一。這次我們與省科學院有后續的合作,希望通過開發更多文創產品,助力整個旅游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像我們剛剛的繡球花基地來說,它相對來說是沒有入行的。我們想通過旅游聯合會的組織,將它引入進來,并為它提供一系列的服務與幫扶,助力它更快成長。”

隨著花卉產業的不斷升級,文成正以“美麗經濟”為引擎,推動鄉村振興,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助力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