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聯動·與山共興:運送有招!軌道“小火車”助力文成楊梅出山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夏林艷 朱偉 雷成)俗話說,楊梅是“三分摘七分運”,以往我縣楊梅采摘后主要靠人工肩挑徒步運輸,崎嶇山路所帶來的顛簸導致楊梅擠壓、碰撞而出水,損耗率高達10%。今年以來,各楊梅種植基地紛紛鋪設起軌道運輸機,助力產業升級。

來到珊溪鎮門前嶺楊梅基地,只見梅農們嫻熟地將盛滿楊梅的果籃穩穩放入車廂,隨著發動機轟鳴啟動,一輛迷你軌道“小火車”載著一籃籃鮮紅飽滿的楊梅,在山間軌道上穿梭自如。無論是陡峭爬坡、蜿蜒下坡,還是靈活轉彎、精準剎車,都一氣呵成,運輸效率大幅提升。
仰山楊梅合作社負責人程啟歲介紹,門前嶺楊梅基地占地1500多畝,仰山村以老年群體為主,勞動力短缺問題突出。從楊梅生長期間的施肥、除草,到采摘環節,每一項工作都依賴人工,費用開支巨大。如今,軌道“小火車”跑一趟僅需20元油錢,不僅極大降低了運輸成本,還有效提高運輸效率。

在文成,像仰山楊梅合作社這樣鋪設軌道運輸機的基地已達37戶。梅農們紛紛感慨,自從有了軌道“小火車”,運輸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數十倍。這些“小火車”不僅能高效、安全、低成本地將楊梅運送下山,還能輕松將化肥等生產資料運上山,真正實現了“一機多用”。
更讓梅農們欣喜的是,安裝軌道“小火車”還能享受高額農機購置補貼,根據浙江省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山地單軌軌道每米可獲30元補貼,最高可達5萬元。

截至目前,我縣擁有山地軌道運輸機47臺(套),受益農戶33戶,軌道總長度17438米,享受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0.723萬元,這些實打實的強農惠農政策,讓農業“機器換人”從愿景變為現實,為農戶鋪就了一條實實在在的致富路。
山間軌道“小火車”的身影越來越多,這不僅是文成楊梅產業升級的鮮活寫照,更是全縣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在生產端,文成持續發力,通過推廣無人機運輸、建設農業設施大棚,將“溫控暖房”串聯成片,讓運輸軌道延伸到果園深處,全方位提升楊梅品質與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