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推進“大走訪大服務大解題” 深入一線出實招解難題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王心怡 陳軒 王安)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過程中,我縣扎實開展“大走訪大服務大解題”活動。為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級干部深入一線,與民眾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精準捕捉發展堵點及民生痛點。

走進文成縣沙垟華庭小區,嶄新的充電棚下,660個充電端口整齊排列,居民有序地為車輛充電。居民們紛紛表示:“以前每棟只有幾個充電口,太擠了。現在有了新的充電棚,不僅隨時有位置充電,而且雨也淋不到。”“現在有了足夠的充電口,電瓶車不用上樓,更安全也更方便業主了。”
此前,下沙垟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方錫與駐村干部鄭敏敏在走訪摸排中注意到,居民對于電瓶車和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問題呼聲很高。他們迅速將建設充電樁納入民生實事項目清單,并召集社區、業委會、物業召開三方議事會,發動黨員建言獻策,最終敲定了“微改造”方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協調下,小區科學規劃搭建了充電棚,充電端口從原來60個增加到660個,有效解決了居民充電難題,同時也大幅降低了“飛線”、電瓶車上樓帶來的安全隱患。

浙江壹心物業工作人員周月華感慨:“我們這邊的充電樁剛開始因為人口比較多,也有些人在國外,意見比較多,很難統一。后來這邊的社區干部帶著我們打電話,逐步地帶著我們逐戶去做工作,給我們充電樁的安裝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導向的工作理念,在文成縣各級黨組織和干部中早已成為共識。以下沙垟社區為例,從敏銳捕捉群眾訴求到合力推動問題解決,背后是社區黨支部、駐村干部、業委會、物業等多方力量的協同發力,更是基層黨組織用心用情破解群眾“急難愁盼”、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體現。

隨著“大走訪大服務大解題”活動走深走實,文成縣通過創新機制、靶向解題,因地制宜探索出一系列讓群眾可感可及的工作模式。南田鎮新南村駐村干部全程跟進,僅用60天就完成73畝土地政策處理與集中流轉,保障了紅托竹蓀方艙和高山農事服務中心項目“零障礙”施工;峃口鎮九山村村兩委盤活200余畝閑置土地,生態農莊項目建成后日均接待游客達1500余人次,帶動了周邊3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這些特色實踐,不僅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更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的解決,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據統計,自“大走訪大服務大解題”活動開展以來,我縣已梳理出涉及就業創業、醫療養老等民生需求清單796件,推動了鄉村干部領辦民生實事項目513件,惠及群眾4.4萬人次。通過推動服務資源下沉,確保了各項政策落地見效,讓基層群眾感受到了政策的溫度與干部行動的力度。下一步,我縣將持續深化“學、訪、解”工作主線,以更精準的舉措回應民生期盼,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續寫為民服務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