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首個百畝高粱種植田開鐮 科技賦能喚醒閑置土地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王心怡 陳軒/文 王安/圖)8月6日,文成縣首個百畝高粱種植田迎來開鐮時刻。沉甸甸的高粱穗在風中搖曳,涌動著豐收的喜悅。這片曾經因土壤特殊而“低效閑置”的復墾耕地,如今在校地合作全鏈條技術支持下,成為村民增收的希望田野。

清晨,走進珊溪鎮塘山村的高粱種植田,村民們手持園藝剪刀穿梭忙碌,有的專注地剪取高粱穗;有的將高粱穗整齊裝袋;還有的把一袋袋果實搬至路邊……交織成一幅熱火朝天的豐收圖景。“高粱現在長得都紅彤彤的,長勢很好,有收成大家都很高興!明年村里還會加大推廣高粱種植力度,希望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塘山村黨總支副書記林全現感慨道。
據悉,此次收割的高粱田位于塘山村的松根地塊。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尤其是山谷地形,有效阻擋了大部分風力,加上整體溫度偏高,促使高粱提前步入成熟期,預計畝產將達400公斤。而在大排田地塊的高粱田,預計1個月后也將迎來豐收。更令人期待的是,首批高粱收割后,植株側枝會再次抽穗,約1個月之后,又能收獲第二茬高粱。

此前,塘山村因土壤偏酸等問題,試種過油菜、玉米等多種作物均收成不佳。而高粱憑借其耐貧瘠、適應性廣泛及抗逆性強的特性,為解決這一農業難題提供了新的可能。經過反復試驗,浙江農林大學專家團隊確定了適合的土壤改良方案以及種植品種——晉雜22號、汾梁30號和晉糯3號。如今,這些高粱在改良后的土壤里長勢喜人,第一批的高粱田已進入收獲季節。
據浙江農林大學劉慶坡教授團隊在讀博士張晨介紹,后續他們將通過實收測產、理論測產等方式來測定各品種產量,最終選擇出最適宜珊溪鎮種植的高粱品種。

不僅如此,珊溪鎮也在持續探索“校-地-鎮-企”四方合作模式,激發產業動能。在珊溪鎮牽頭下,最終與本地企業珍谷酒業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待高粱成熟后,將由該企業全面收購,為塘山村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
“希望用珊溪種植的高粱加上飛云江流域的水,釀造我們珊溪特有的酒。而秸稈也將會被分銷給生物質原料工廠以及養牛專業戶。”珊溪鎮副鎮長候選人蘭盈盈表示。
塘山村高粱種植的成功,是校地合作的顯著成果。文成縣現代農業與康養產業研究院院長鄒文武告訴記者,此次開割不僅意味著豐收,更為文成縣其他處于“低效閑置”狀態的復耕耕地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范例。未來,文成縣將在專家實驗的基礎上結合文成實際,加大高粱優良品種在文成的推廣應用。同時,文成縣也將持續加大對農業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