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青同心 共創僑城丨陳增杰:跨國僑領的僑鄉新使命
開欄語:僑界青年是僑鄉發展的“活力源泉”,他們兼具國際視野與鄉土情懷,聯系廣泛、思維活躍,是推動僑城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文成縣高度重視僑界青年工作,積極籌備成立僑青會,旨在凝聚僑青力量,實現“僑智回歸”與 “僑城發展”的同頻共振。為展現僑界青年扎根僑鄉、連接中外、助力發展的鮮活實踐,分享他們在創業創新、文化傳承、國際交流中的經驗做法,我們特別開設“僑青同心共創僑城”專欄。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陳秀秀)“文成的未來在青年,僑界的活力在青年。”當聽說文成計劃成立僑青會,常年旅居意大利的陳增杰一回國就加入了籌備僑青會的相關事宜。他表示,作為一名從文成走出來的華僑,深知僑青們需要什么,他會把在海外二十多年的打拼經驗、積累的資源和對家鄉最深切的熱愛,毫無保留地投入到僑青會的工作中。
1979年,陳增杰出生于文成縣大峃鎮。小時候他常聽親戚說起“誰家孩子在海外站穩腳跟、闖出了名堂”,長輩們跨越重洋的奮斗故事,像種子一樣在少年陳增杰的心中生根發芽。“看到他們在異國他鄉克服萬難扎根立足,我就想,別人能做到,我也能試試。”這份樸素的信念,成為他后來闖蕩世界的最初動力。
2000年,陳增杰前往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亞時,語言成為他面臨的第一道難關。他進入一家服裝作坊打工,白天踩著縫紉機忙碌,晚上一有空就啃意大利語詞典,抓住一切機會和工友練習口語。“從‘你好’‘謝謝’到能流利交談,每個詞都浸透著汗水。”正是這份韌勁,為他后來的創業埋下了伏筆。
2006年,如意服裝公司在雷焦艾米利亞創立。面對當地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偏見,陳增杰選擇用品質說話。他帶著工人一遍遍打磨工藝,從面料選擇到縫制細節都親力親為。“老外認實在,我們就用實打實的做工打破他們的刻板印象。”也是這份執著讓“如意服裝”在當地服裝界逐漸站穩腳跟。

▲2019年10月1日,陳增杰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
在異國打拼的同時,陳增杰從未忘記身后的同胞。擔任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亞華僑華人聯誼會會長期間,他成為了當地僑胞的“主心骨”。“僑胞在海外最怕什么?怕合法權益受侵害,怕融不進當地社會,怕忘了家鄉味道。”針對這些痛點,他牽頭建立法律援助機制,聯合當地律師為僑胞解決合同糾紛、勞資矛盾等問題;定期舉辦稅務法規講座,幫助新僑盡快適應當地規則;還搭建起與當地政府、警局的溝通渠道,多次推動僑胞訴求得到妥善解決;每年中秋、春節備宴席,組織舞龍舞獅、演越劇,讓僑胞感受家鄉味,更讓下一代知根脈……如今,身兼中國僑聯海外委員、中國意大利貿易發展促進會執行主席等多項職務的他,更將這些經驗化為連接中外的紐帶,“每個角色都在提醒我,僑界事務不只是情感凝聚,更是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合作,讓僑胞在海外有底氣,更好地助力祖國的發展。”

而家鄉文成的變化最牽動陳增杰的心,“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新變化。”陳增杰笑著細數:道路更整潔、鄉村環境更優美、文旅項目也越做越精,劉伯溫故里景區成了網紅打卡地。最讓他欣喜的是政府服務的升級,“辦事流程透明了,對僑胞的支持更精準了,這種軟環境的提升,比任何優惠政策都更能留住人。”在擔任大峃鎮僑聯榮譽主席期間,陳增杰成為了家鄉與海外的“傳聲筒”——把文成的招商政策、文旅資源帶到歐洲,也把僑胞的建議、投資意向傳回故鄉。
對于即將成立的僑青會,陳增杰也有自己的期待:“僑青會不只是一個組織,更是一個“有溫度的家園”。希望文成僑青會能與歐洲各國家的文成籍或浙江籍青年僑團簽署合作協議,設立聯絡官打通信息渠道,發布文成本地的發展機會、政策紅利,以及鏈接海外僑青的技術、資金、渠道資源,推動跨地區項目合作。”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需要所有僑青一起努力。我們要把僑青會打造成‘溫暖家園’‘成長階梯’‘合作平臺’,讓每個文成僑青都能在這里找到歸屬、獲得力量。”陳增杰向海內外的文成僑青發出呼吁:“讓我們攜手把家鄉建設得更好,讓世界看到文成僑青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