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又“有趣”!“21℃銅鈴山”開放麥宣講點燃生態之夜
文成新聞網訊 (記者 胡琳琳 朱偉 魏為強) 近日,文成縣“21℃銅鈴山”開放麥宣講暨“循跡溯源”宣講活動在銅鈴山鎮舉行。本次活動創新采用“實踐調研+多元宣講”的形式,以“循跡溯源”為路徑,以“兩山”理念為內核,讓參與者在追溯發展足跡中,深刻感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之道,為全國生態日這個特殊的節點增添了別樣的意義。

當天,文成縣“循跡溯源”宣講活動正式啟動,各鄉鎮宣講員代表來到了豐龍文化禮堂、銅鈴村村委會等地開展實地調研。2005年石門村、豐龍村遭臺風泰利重創后,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親臨銅鈴山指導救災。20年后,宣講員們循著總書記的腳印,在同一片土地上開啟“循跡溯源”之旅。通過宣講員的生動講述,大家深入了解到:20年來,銅鈴山鎮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山水僑”的優勢,持續提高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追溯過往的發展脈絡后,大家走進月老山失落的秘境,實地調研“千萬工程”在山區的實踐成果。曾經的荒山坡,如今成了游客們的避暑勝地,讓游客在感受“21℃”清涼愜意的同時,還能欣賞到原生態的自然景致。


宣講員劉佳樂說:“今天帶大家在豐龍禮堂、銅鈴村村委會進行了循跡溯源的活動,然后帶大家去月老山失落的秘境。主要是圍繞銅鈴山的發展歷程,介紹了從老一輩人靠山護山的樸素理念,到我們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實踐在我們銅鈴山的生動體現。”
白天的實地調研讓宣講員們對文成的生態發展有了切身感受,而當晚的“21℃銅鈴山”開放麥宣講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這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會以更接地氣、更互動的方式,向當地群眾生動詮釋了生態發展的深刻內涵。“潮響文成”理論宣講員邢濤以《好山好水何以成金?》為題,用通俗的表達和生動的案例,在與觀眾的互動間講述了文成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的發展歷程。宣講員胡田歌則創新采用“宣講+音樂”的形式,以《這樣的基層工作你愛了嗎》為題,用動人的歌聲和真實的故事,分享自己在基層工作的所見所聞,讓政策理論變得可感可親。
活動最后,一場別致的“星空森林音樂會”為這個生態之夜畫上完美句點。新穎的宣講形式和豐富的內容,給現場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前來聆聽宣講的觀眾李女士說道:“第一次聽到這種形式的宣講,感覺很深刻。”
據銅鈴山鎮黨委委員陳潔介紹,在全國生態日當天開展這場活動有著深刻的意義。

銅鈴山鎮黨委委員陳潔:“我們銅鈴山鎮,作為總書記親臨指導過工作的鄉鎮,是全縣的兩大循跡溯源點位之一。我們銅鈴山鎮近20年的發展,正是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做好救災后半篇文章的體現,這也是‘兩山’理念在我們文成山區的生動實踐之一。今天又是全國生態日,在星空森林音樂會開展21℃銅鈴山開放麥宣講活動,特別有意義和意境。”
近年來,銅鈴山鎮在宣講工作上不斷探索創新,通過串聯豐龍禮堂、銅鈴村村委會、文品天成石門林下經濟展銷中心等點位,形成循跡溯源沉浸式宣講線路;整合村干部、青年宣講員等力量組建“聲深銅鈴”宣講團,創新循跡溯源沉浸式宣講、推出火爐間巾幗宣講、林下宣講等特色宣講形式,實現分眾化、精準化傳播。

據悉,文成縣即將在全縣范圍內啟動“循跡溯源”主題宣講巡講活動。活動將深入全縣各文化禮堂、田間地頭及重要循跡溯源點位,采用“開放麥”宣講、場景式宣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宣講+文藝”等多元化表現手法,生動講述習近平總書記的故事,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更具感染力,切實擴大理論宣講的覆蓋面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