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打造技術賦能新平臺 縣農業農村局舉辦“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關鍵技術”專題培訓班
文成新聞網訊(通訊員 謝陳釵) 8月19日,文成縣“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關鍵技術”專題培訓班在天頂湖生態農莊圓滿落幕。本次培訓由縣農業農村局主辦,浙江天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協辦,旨在通過系統化、專業化培訓,提升中藥材種植戶的技術水平與產業競爭力,推動文成縣中藥材產業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名師授課 點亮技藝之光
本次培訓特邀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兩位資深專家現場授課,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價值。

陶正明博士(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浙江省中藥材產業協會特邀理事)以“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與質量控制”為主題,結合其20余年科研經驗,系統講解了鐵皮石斛等道地藥材的種質資源選育、標準化種植技術及“林下經濟”等創新種植模式。他分享了在青田、文成等地成功推廣的“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案例,重點介紹了通過二維碼溯源、質量追溯體系等技術手段實現中藥材全流程可追溯的實踐經驗,助力農戶提升產品品質與市場附加值。

胡亞平博士(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觀賞植物研究室專家)圍繞“紅粉佳人櫻花高產栽培技術”展開講解,系統闡述了櫻花種質資源收集、嫁接繁育、物候期管理及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技術。其研究團隊通過葉綠體全基因組分析,揭示了“紅霞”等品種的雜交起源,并建立了櫻花種質資源庫,為農戶提供穩定優質的種苗支持,推動櫻花產業可持續發展。
案例分析 共謀產業發展
培訓設置互動研討環節,聚焦“技術如何轉化為經濟效益”,引導學員深入思考產業發展路徑。
陶正明博士以文成本地中藥材企業為例,剖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如何通過“訂單種植”有效降低市場風險,實現“種得好、賣得俏”的良性循環,增強種植戶信心。
胡亞平博士則分享了浙江某櫻花種植基地通過“旅游+銷售”融合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春季賞花、秋季采果、冬季種苗輸出,全年多點創收,年增收達200萬元。他引導學員探討“文成櫻花如何打造四季旅游IP”的可行性路徑,激發農旅融合新思路。
傳承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此次培訓不僅為中藥材種植戶搭建了技術交流與學習提升的平臺,更推動了“科技+產業+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的有效路徑。
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成生態資源得天獨厚,未來發展將立足優勢,持續開展“訂單式”“靶向化”技能培訓,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讓中藥材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據了解,文成縣今后將圍繞中藥材、特色花卉等優勢產業,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奮力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