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秋日嫁接忙 “苗”繪新希望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夏林艷 魏為強 朱偉) 初秋時節,桂山鄉高山育苗基地處處洋溢著忙碌的氣息。正值番茄苗嫁接育苗的關鍵期,嫁接師傅與“桂山女子共富嫁接隊”的隊員們正緊張有序地開展嫁接作業。一株株嫩苗在巧手中完成“重生”,不僅為新一季的豐收播下希望,也讓“家門口學手藝、憑技能增收”的共富圖景在田間地頭悄然鋪展。
在桂山鄉高山育苗基地的嫁接車間里,來自山東的資深嫁接師傅肖端同正坐在操作臺前,手把手向本地“女子共富嫁接隊”的隊員們傳授嫁接技藝。
肖端同已在桂山鄉從事嫁接工作十余年。在他看來,嫁接看似步驟簡單,實則對技術精度要求極高。他說:“普通人若想靠這門手藝穩定謀生,至少需要四五年的實踐積累。”
肖端同說:“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必須經過兩個月的系統培訓才能正式上崗。我干這行已經18年了。嫁接的關鍵在于刀口,砧木和接穗的切口必須完全吻合,還要精準對接生長點,接不到點上,苗就活不了。”
從識別作物生長點,到反復練習砧木與接穗的切口匹配,師傅們將“一割、一捏、一夾”等關鍵動作逐一拆解、示范,確保每位學員掌握要領。面對操作中的各種問題,他們也耐心解答,悉心指導。
桂山女子共富嫁接隊隊長翁海丹說:“我每年都來學習新的嫁接技術,就是希望將來如果沒有其他工作可做時,能加入嫁接隊,靠這門手藝增加收入。”
據育苗基地技術員張帥彬介紹,今年基地接到的番茄嫁接苗訂單已達200萬株。目前,訂單主力仍由經驗豐富的外地師傅完成,但本地嫁接工人正通過系統化培訓不斷提升獨立作業能力,逐步成長為產業發展的本土技術骨干。
張帥彬說:“今年夏季主要生產的是西紅柿嫁接苗,銷往蒼南、龍港等地。目前播種量已超500萬株,已完成嫁接200多萬株。今年2月至5月這一季,主要做了嫁接西瓜和嫁接茄子。去年夏季產值約300萬元,今年預計基本持平,目標是‘滿負荷運轉’。”
近年來,隨著桂山鄉高山育苗基地的持續壯大,不僅有效破解了溫州地區種苗長期依賴外省輸入、高山種苗成活率低等產業發展難題,更朝著“高山育苗看文成”的山區農業樣板目標穩步邁進。
而“桂山女子共富嫁接隊”的成立,正是基地推動產業發展與村民增收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這支由本地婦女組成的隊伍,讓村民無需背井離鄉,在家門口就能掌握技能、實現就業、增加收入。
桂山鄉副鄉長余林說:“成立這支隊伍的初衷,是依托高山育苗產業,幫助在家待業的婦女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實現就近就業、憑技增收。同時,也為高山育苗產業打造一支穩定、專業的本土技術力量。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培養更多懂技術、會操作的育苗嫁接工,帶動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