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山藥豐收季 主播田間直播忙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陳經友 見習記者 李駿飛)秋末的黃坦鎮,田壟間早已傳來鋤頭刨土的聲響——這里的糯米山藥進入豐收季,不同于往常,今年田埂上多了手機支架與直播設備,文成縣網絡界人士聯合會助農小分隊正對著鏡頭展示剛挖出的山藥。一場田間直播,讓高山上的土特產搭上了“云快車”。
當天上午九時許,盡管空中飄起了細雨,農戶程學芬卻干勁十足。不遠處,鏡頭已經對準了田里的豐收景象,助農小分隊隊員們賣力的吆喝聲給了她滿滿的底氣和動力。
“我在黃坦種了20多畝的糯米山藥,以前都是拿到縣里去賣,現在有他們幫忙在田里就能賣,特別方便,我們也都特別開心能找到銷路。”程學芬說。
助農小分隊的成長源于一次次接地氣的摸索。最初,網聯會助農小分隊隊長劉萬金只是拍攝一些短視頻,為本地的農產品做些簡單的宣傳,沒想到視頻里“帶著泥土的真實感”吸引了不少網友,有人私信問“怎么買”,這讓他堅定了做助農直播的想法。
劉萬金介紹:“在2024年我們組建了文成縣網絡界人士聯合會,并成立了一個助農小分隊,我們開始陸續在田間地頭給農戶的土特產帶貨。比如說糯米山藥,我們會帶一些桌椅和鍋到地里來,能更加直觀地讓網友看到我們的東西,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我們糯米山藥的品質。”
對黃坦鎮的農戶來說,糯米山藥的“甜”曾被銷路的“愁”沖淡。長期以來,當地山藥銷售依賴地銷模式,不僅無法打開知名度,也難以及時匹配到目標客戶。劉萬金和他的伙伴們正是看到了這一困境,決心借著互聯網的東風做一名“新農人”。
劉萬金表示:“從2022年到2025年,我們每年差不多能給五六十戶農戶增加300多萬元左右的營收,除了糯米山藥,還有像楊梅、番薯干、番薯粉絲等農特產品,差不多有二十多樣。這兩年有更多的‘新農人’返鄉助賣,希望能讓我們文成的農產品能夠走得更遠,讓更多的人知道。”
從“地銷”到“云銷”,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深山里的糯米山藥,正成為文成縣“科技助農、品牌興農”的生動縮影,也讓更多農戶嘗到了“豐收的甜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