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程×水文化” 飛云江綜合治理工程入選省級典型案例
文成新聞網訊(見習記者 李駿飛)近日,浙江省水利廳公布了第五批水工程與文化有機融合典型案例,文成縣飛云江綜合治理工程成功入選。
飛云江是浙江省的第四大河,也是文成縣的“母親河”,全長193公里,流域面積超過3200平方公里。從美麗河湖建設到幸福河湖建設,文成縣在飛云江總計投入超3億元,工程以“青山、秀水、隱逸”的自然風光為基礎,圍繞“生態、生活、生機、生產、生計”五大理念,構建“一廊六段多點”治理格局,通過生態修復、文化融合、鄉村振興、水源保護等舉措,打造出一條串聯生態和民生的綠色紐帶,讓水利工程與自然特色、地域文化、產業資源真正融為一體。
飛云江綜合治理工程秉持“水利為基、文化為魂、生態為韻、民生為本”的融合思路,依托生態漁業、水利工程和紅色文化等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形成珊溪庫區生態治理中心、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展覽館(育苗基地)、水利研學基地、白鷺洲水經濟產業園、紅色主題公園等七大館園和沿溪半島公園、濕地公園、櫻花島、露營基地等七大核心景點,將每個具有獨特文化主題的節點通過綠道串聯,形成一條融水生態、水研學與水科教于一體的完整文化體驗廊道。
治理一條江,盤活一座城。目前,文成縣飛云江幸福河湖建設項目已全面對公眾開放,治理管護與文化融合成效不斷釋放。
近年來,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跨區域綜合治理、“數字孿生飛云江”建設等管護新模式,飛云江沿江治理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實現了從治標到治本、從“一段之治”到“全域之治”、從傳統監測到智能管理的跨越,為水資源的更好開發奠定了堅實的治理基礎。
以水為媒,借水行舟,文成推進"五水共富",飛云江沿江文旅帶活力進一步得到釋放,梅花節、楊梅節、云江漁集等活動不斷出新,沿江民宿、露營、咖啡館、婚紗基地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游玩體驗。不僅帶動了沿岸徒步、騎行、露營等休閑活動,還拉動了交通、餐飲、住宿等消費增量。鄉村水旅產業在綜合治理下煥發新生機,形成了“水特產—文旅消費—產業協同”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