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鄉村反詐防線 謹防電詐陷阱
南田派出所深入村居開展反詐宣傳 筑牢涉農網絡“安全網”文成新聞網訊 近日,隨著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網絡平臺了解農產品行情、尋找銷售渠道。然而,便捷的背后也潛藏著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的風險。為切實提升轄區村民和基層干部的識詐、防詐、反詐能力,守護好群眾的財產安全,近期,南田派出所組織警力深入南田鎮下轄的各個村委會,面向村民及村干部開展了一場主題為“筑牢鄉村反詐防線,謹防電詐陷阱”的集中反詐宣傳活動。

此次宣傳重點聚焦于村民在網絡瀏覽農產品信息、進行線上交易時可能遭遇的詐騙陷阱。民警發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農戶急于銷售農產品或尋找優質貨源的心理,通過虛假的農產品交易平臺、冒充收購商或農業公司人員、發布“高收購價”“零風險代銷”等誘人信息進行詐騙。更有甚者,誘導農戶添加陌生社交賬號,在未實地驗貨、未簽訂正規合同的情況下,要求其先行支付“保證金”“物流費”或進行“刷單”操作,最終導致財產損失。
“網上看信息要擦亮眼,天上不會掉餡餅!”在各村的宣傳現場,民警通過發放圖文并茂的反詐宣傳手冊、播放真實案例視頻、現場講解等方式,向村民和村干部揭露了此類涉農網絡詐騙的常見手法和套路。民警特別強調:“在瀏覽農產品信息時,務必核實信息來源的真實性;與陌生人進行交易,絕不輕易轉賬、匯款,更不要向陌生賬戶支付任何‘前期費用’。”
針對村干部這一基層治理關鍵力量,派出所還專門進行了反詐工作培訓。民警指導村干部如何識別可疑信息,如何在村務微信群、廣播中及時發布反詐預警,以及如何協助村民應對可能的詐騙行為,充分發揮“反詐宣傳員”和“信息傳遞員”的作用,織密基層反詐防護網。
“以前覺得網絡詐騙離我們種地的挺遠,現在才知道,連賣個菜、買個種子都可能中招。”一位參加完宣傳活動的村民感慨道,“警察同志講的這些案例太真實了,以后上網看信息、談買賣,心里就有數了,絕不輕易轉賬!”村支書李大姐也表示,將把學到的反詐知識帶回村里,利用村頭大喇叭和微信群,持續向村民宣傳,共同守護好大家的“錢袋子”。